科技报国红旗榜|李新华:小麦辐射诱变育种专家

2021-12-29 16:36:33

      李新华,山东省莒县人, 1984年7月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工作至今,现任小麦诱变育种团队主任,二级研究员,山东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李新华具有极高的政治素养和科研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勇于探索,是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从事小麦育种研究37年,为了培育高产、稳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一直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新,心系三农,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领育种团队矢志创新,不断攀登小麦科技创新的高峰,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小麦科研事业和小麦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和山东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任务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潜心攻克科技难关。他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不断创新育种思想和育种技术,创新集成了行业领先的育种技术方法和科技成果,出色完成了科研任务。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第1位),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第1位),山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2位)。审定品种6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7项,授权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4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50余篇。

  根据黄淮麦区的气候特点和小麦生长习性,率先确立了“两稳两增”(稳定群体、稳定千粒重、增加穗粒数、增强抗倒性)育种新思路,在稳定群体和粒重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粒数提升产量水平,通过提高茎秆强度增强抗倒能力,解决重穗型品种普遍存在的高产与倒伏的矛盾,以及大穗型品种高产与广适的矛盾。创新建立“诱发突变、定向筛选”的育种技术,以及早代选组合、中高代定向选单株、稳定品系多生态区异地鉴定的杂交选育新技术,集成了目标突变体创制与杂交选育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利用该育种技术体系,先后育成鲁原502、鲁原118和鲁研128等70多个新品种(系)。“两稳两增”育种新思路和创新性育种技术体系丰富了我国小麦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为我国小麦育种研究提供了新动能、开创了新局面。

  李新华带领他的育种团队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艰辛,通过近20年的努力,在欧洲小麦种质的创新利用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利用卫星搭载和辐射诱变方法对法国小麦种质进行诱变处理,针对熟期性状进行定向选择,得到了200余份性状稳定的早熟、矮秆、优质、多抗突变新种质。利用获得的优异早熟突变材料与国内品种组配杂交组合,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限回交、滚动杂交等方法,进行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的选育,目前已育成含有法国小麦遗传背景的优异新品种(系)近20个,其中鲁研128为广适高产抗病品种,鲁原309为优质高产品种,鲁研583为抗赤霉病品种。欧洲小麦种质的成功利用,丰富了我国小麦遗传多样性,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有望成为继“矮孟牛”后我省小麦种质创新的又一大突破。

  李新华主持选育的广适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鲁原502,具有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抗倒伏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高、品质优良等突出优点。通过国家和五省(自治区)审(认)定,实打产量突破800公斤/亩,年种植面积达2000万亩。在国家区域试验中鲁原502产量居第一位,较对照增产10.16%;山东省高产创建实打验收最高单产达812.2公斤/亩。该品种自身调节能力强,适应区域广,在国家多年多点区试中增产点率100%,推广区域覆盖鲁、皖、冀、苏、晋、豫、新疆等7个省(区)。连续多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和省级主导品种,年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现已累计推广7700万亩,增收粮食38.91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91.83亿元。“广适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鲁原502的选育与应用”先后获得了2018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李新华心系“三农”,积极推动先进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扎根生产一线,到田间地头推广先进技术。多年来,李新华带领他的小麦育种团队,不是在小麦育种田进行科研创新,就是在百姓的田间地头进行生产指导,真正做到了农业科研工作者的“顶天立地”。在李新华研究员的心里,不断培育出更优秀的小麦品种,为农民增收、为产业增效做出贡献就是最有意义的事。鉴于李新华的奉献精神和突出成绩,获2020年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的“勇于创新奖”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被国务院授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