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中国说决赛稿 微课版

2021-12-06 10:01:19

守初心、担使命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在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总有一些人,怀揣梦想、勇攀高峰、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

他们不忘初心跟党走,潜心科研为人民。                     

今天,我们带着“浙江精神”走在前列,以“窗口担当”奋勇争先,展生工风采!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而水稻纹枯病是影响我国水稻高产稳产的最大障碍之一。有一个团队,在初创时仅有几名科研人员,他们在全国各地挖掘土壤,进行上万次实验,也承受上万次失望。他们走进革命老区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壤给他们带来了好运,安全、有效的“井冈霉素”在生物工程技术下应运而生。四十多年来,种水稻农民几乎都知道“井冈霉素”,老百姓吃的大米几乎都用过“井冈霉素”。

这一理想生物农药的发明者正是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首席生物科学家沈寅初院士,中国的农药之父。已是80多岁高龄的他依旧每天进入实验室,将毕生精力投注于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事业中。生物工程让中国粮用上中国“肥”,让中国农民种好中国粮。只有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之基,才能端好中国饭碗。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高居世界首位,糖尿病带来的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常用的治疗药物“阿卡波糖”却只能依赖进口。

生物工程学院郑裕国院士带领团队用生物工程的方法,沙中淘金,做了大量的实验,最终找到了最有效的菌种,与一家上市制药企业合作实现了这种药物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制药巨头对市场和技术的垄断,每年为国家节省外汇支出1亿多美元,节省医保支出近40亿元。生物工程为中国人打造民族药,让中国人摆脱昂贵药。只有弘扬中华民族医药文化,才能建设健康中国。

 

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争做健康中国人。

长期以来我国脂溶性维生素生产主要以化学全合成为主,合成工艺复杂、安全性差、能耗高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我院的汪钊教授团队经过十多年产学研紧密合作攻关,研发了脂肪酶高通量筛选、固定化酶创制、酶催化新工艺创建和过程强化装备集成等关键技术,构建了低成本、低污染和低能耗的化学—酶法制备新工艺。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生物工程保障了中国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2020年春,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改变了无数人的归乡路和团圆情。疫情发生后,无数科研人员与新冠病毒短兵相接:不到一周时间确定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菌株,与全球共享;面向全国揭榜,分阶段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短时间内构建多个动物模型,为药物、疫苗研发提供重要支持,在生物工程技术强大支持下,中国人民用团结精神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凸显“大国责任”与“大国担当”。

 

其实生物工程早已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遍布工农业、食品行业以及医药行业,践行着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承载着厚重的中国精神。小到酸奶里帮助我们调整健康的有益菌,餐厨垃圾的微生物降解,大到农业生产领域中使用的生物农药,混凝土裂缝的生物自修复。豆腐放在那里永远都是豆腐,但经过毛霉的发酵后成为我们餐桌上调味的腐乳。水果经过微生物产生的果胶酶加工后成为了清澈的果汁。番茄经过DNA连接酶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缝缝补补可以变成抗冻番茄。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总书记对青年工作充满期待,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关心和爱护青年。而我也看到无数青年学子致力于一个又一个科研攻坚。我们应更有责任铸就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

回望历史的长河,生工人前赴后继,在凝练生物工程学科特色的基础上践行“生物 生命 生活”三生融合理念,励精开拓。

让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