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所关于微塑料对水稻土中砷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03月25日

基于改善土壤温度、保持水分和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塑料地膜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塑料地膜可被降解为粒径小于5 mm的微塑料(MPs)并长期储留在水稻土中。MP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强的疏水性和较长的持久性。MPs被认为是重金属的有效载体,具有改变重金属分布模式和生物利用度的潜力。有研究表明MPs可提高锰、铜、铅、铬和铁的生物利用度,但针对价态更为复杂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类金属砷(As)的研究则有限。在食物链中,As可通过生物蓄积和生物放大作用威胁人类健康,特别是通过食用受As污染的大米。然而,关于MPs影响土壤As分布的有限研究集中在生物利用度上,未从迁移和转化的角度开展研究,也不清楚主要影响机制。此外,MPs的选择集中于常规MPs,未针对现在使用日益增加的生物可降解MPs开展对比研究。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颜昌宙研究组选择常规MPs和生物可降解MPs(PBS、PLA、PBAT)进行微观实验,通过测量水稻土中As化学分布、土壤理化指标变化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探索和论证其对As从水稻土向上覆水迁移和形态转变的影响和机理。结果表明,60天内,生物可降解MPs比传统MPs更有效地增强了As的迁移,促进了As(Ⅴ)向更利于迁移的As(III)和生物可利用As转化。生物可降解MPs主要通过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富集Firmicutes、Bacteroidota、Patescibacteria和Desulfobacterota等微生物,影响碳、氮、硫、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增加土壤中As还原(arrA)和As甲基化(arsM)基因含量,间接提高As(III)和生物可利用As的含量,促进了As的迁移和转化。其中,PBS的促进作用最强,转化形成更多的As(III)和生物可利用As。相对而言,常规MPs则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的pH、Fe含量和TOC含量影响As的生物利用度。生物可降解和常规MPs对As的直接吸附作用几乎不会影响水稻土中As的迁移和转化。

该研究比较了多种常规和生物可降解的MPs对淹水水稻土中As迁移和转化的影响,并探讨了主要作用机制,推进了MPs对水稻土As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探讨MPs和As复合污染潜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可为MPs和As复合污染的风险管控奠定理论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以Effects of biodegradable microplastics on arsenic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paddy soil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conventional microplastics为题,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论文链接

微塑料对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403/t20240322_5009617.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Baidu
map